粤科金融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林浩钧:打造创投新生态 推动创投于变局中创新局

广东省粤科金融集团
2024-07-12
来源:商道创投网·创投门户平台

2345截图20240712224725.png

打造创投新生态

推动创投于变局中创新局

粤科金融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广东省风险投资促进会理事长

林浩钧

(2024年7月6日)


2024712


大家上午好!创投发展是当今社会热议的话题,受到了总书记、党中央,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创投成为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风口和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处在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寻找确定的发展因素,开创出确定的发展新局,是目前我们整个行业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对此,下面我结合粤科的实际操作及思考,提出“怎么看环境、怎么造生态、怎么创新局”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创投环境正处于变局之中,

变质、变难、变少、变道


1、世界格局的变化促使   我国创投机构性质改变


一是外资机构存量减少。据清科统计,去年全国外币基金数量同比下降33%,目前外资基金仅占2.5%。


二是外资机构增量不增。据清科统计,去年,新募集外币基金同比下降33%,募资规模同比下降56%。今年一季度,外币基金仅占新募基金数量的1%。


三是外资机构持续乏力。据清科统计,去年,外币投资数量和金额分别下降54.4%和30.2%,去年美国投资交易数量为近4年来的最低水平。


综上所见,我国创投机构正处于东升西降的阶段,脱胎于西方的创投机构性质正走向中国化。


2、国内经济转型加剧   导致创投机构经营变难


一是经营乏力,获利变低。据投中统计,去年创投机构投资案例平均仅0.55个,投入回报倍数由2016年的3.01倍下滑至目前的1.13倍。


二是“募投管退”循环不畅。去年我国股权投资市场募、投、退分别下滑11.8%、23.7%、9.6%,今年一季度募资总量创近三年新低,投资同比下降37%,退出同比下降56%。


三是机会收缩,业务转型难。近年来,投资发展机会减少,地方国资还要求返投、招商等,部分机构难以适应,生存艰难。


据统计,目前活跃经营的机构占31%创投机构经营正处于寒冬之中。


3、行业竞争加剧 导致创投机构数量变少


一是行业竞争强洗牌。今年一季度,中基协注销的股权基金是同期新登记数量的16倍。创投机构已进入存量出清、优胜劣汰的阶段。


二是优势不足被退出。资源优势、赛道优势、估值优势、对价优势、比较优势不足,促使部分机构边缘化而被退出。


三是抗风险不强走不远。创投机构整体偏散、小、弱,单打独斗经不起风浪,部分机构在震荡和调整中被迫中途下车。


据统计,近两年退出的创投机构为3140家,占24.4%,近五年新增占比仅为1%创投机构总量急剧变少


4、政策调整   导致创投机构发展变道


一是发展路径从自由发展向有序发展转变,出现强监管,募资难。二是体现价值路径从侧重金融属性向侧重产业属性、人民属性转变,出现要求高,发展难。三是退出路径从以IPO为主向综合渠道退出转变,出现上市难,退出难。目前,部分创投机构还在调整中苦苦寻求应变之道。


2024712


二、创新引领,打造创投新生态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局势,创投已经到了新的转型期,我认为要着重从创投本土化、经营协同化、运行赋能化、管理效能化四个方面来入手,打造四个“新”(新团队、新空间、新活力、新环境)


1、创投本土化   打造中国特色的创投新团队


一是资金来源新。加快培育壮大本土化、长期化资金来源的创投机构,适度引进新加坡、中东等新兴地区资本,打造资金以人民币为主、外资为辅的新来源。


二是组织结构新。培育国有机构主导统筹、社会机构延伸补充的创投新团队,打造国有与民营“大合唱”的新组织。


三是项目渠道新。培育国内创新及应用技术项目为创投项目来源的主渠道,同时吸引国外原创技术项目,打造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渠道。


2、经营协同化   拓展创投新空间


一是通过投资协同拓展生存空间。强化投资纵向协同。发挥撬动效应,实现宽投资。强化投资横向协同。发挥“1+1>2”的溢出效应,提升资源粘性。强化投资闭环协同。发挥叠加效应,拓展盈利空间。近期,粤科实现投资组合协同,近两年在逆境中得到快速增长。


二是通过产业集聚延伸发展空间。强化单体产品向合成组装产品转移,拓展创投发展的宽度。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拓展创投发展的长度。强化产业集聚,拓展创投发展的高度。近期,粤科将与佛山、中山等地共建专业化产业园,打造产业集群。


三是通过区域合作拓展经营空间。经营空间的拓展需要更大的合作区域。要专注地方特色经济,粤科已与全省21个地市实现基金设立全覆盖;要面向全国推动省际协同,粤科已与7省开展基金业务;要利用湾区优势引进海外资源,使科创要素有效流动,经营空间得到放大。


3、运行赋能化   增强创投新活力


一是平台赋能,激发活力。创投新活力有赖于引领型平台赋能带动。要着重打造有活力的资源平台,整合全国创投项目资源和投资机构资源,为创投市场提供公开化、市场化、规模化的资源供给。要着重打造可落地的撮合平台,通过项目发布把项目提供方、投资方、落地方有效撮合,有效解决项目资金对接“两张皮”的问题。要着重打造带动性强的行业平台,形成行业集聚效应,建设行业生态,引领行业整体发展。


粤科通过建设科技金融信息街、粤科发布和全国创投总部,引流、聚流、用流激活了创投市场,成为全国创投资源集聚地、项目转化撮合地,为广东创投发展做出贡献。


二是资本赋能,强化动力。科创源于科技,成于资本,资本赋能成为创投发展的关键。通过“母基金+子基金”发挥资金乘数效应,放大基金投资效能。通过产业基金联盟协同打造千亿产业基金群,推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聚发展。通过五大联盟建设万亿级全国创投联盟,推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粤科在本次活动中通过多种基金集群方式,签约母基金规模超300亿元,将撬动超1000亿的总投资规模。


三是金融赋能,提升能力。通过打造“创、投、融、贷”全链条的金融赋能,为创投注入金融活水,扩大投资价值面。目前,粤科已打造“股债贷担”联动的金融服务体系,正积极探索S基金,股权质押、份额质押等再融资新模式,形成良好投资效应,目前已服务企业3700多家,金额超400亿元。


4、管理效能化   营造创投新环境


一是“募”要合理募集,确保有资可募。政府要为解决长期资金来源提供支持和供给,放宽国内金融资本准入条件,投资机构要以产业导向、科技引领提升募资能力。用于投早投小投科技的“耐心资本”,侧重于从政府引导基金和国有资本中募集;用于投后及科技应用的资本,侧重于从社会资本中募集。国有募资更多用于母基金设立,发挥统筹引领作用,引导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社会资本募资侧重子基金及直投基金设立,发挥专业专注功能。


二是“投”要找准靶向,确保资金能投出去。政府要建立投资项目的对接机制,提供更多靶向机会,确保可投、能投;创投机构要提升核心竞争力,要关注项目盈利预期及抗风险能力,强化投资能力;政府鼓励头部机构整合提升项目供给,鼓励创投机构价值匹配发展。


三是“管”要行之有效,确保行业可持续发展。推动政府对创投的管理从支持到更加注重实践;制订切实可行的政策机制和运行监管生态;引导创投机构管理从懂财务、懂金融向懂产业、懂科技转变,要提升研究能力,夯实产业基础。


四是“退”要渠道畅通,确保资金回流。既要科学“蓄水”,也要精准“调水”,更要畅通“活水”,着重解决退出“堰塞湖”问题,通过加快完善并购重组、基金份额转让、实物分配股票试点等配套细则,以退促投、投退融合,拓宽新的退出通道。


三、面向未来,于变局中创新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向未来,我们如何在变局中创新局,我认为要从四个新局入手,全面开辟创投新局面。


2、强化指导性   形成中国特色的创投理念   思维新局


随着创投机构主体中国化的转变,亟需结合当前情况建立一套政府主导与市场运行相结合、国有与民营相匹配、盈利能力与价值实现相兼顾,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交互作用的思维新局。


2、强化前瞻性   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   战略新局

通过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应用,推动科技自立自强。通过前瞻性科技创新引领、战略性原创技术突破,助力高质量发展。通过壮大耐心资本,解决“卡脖子”技术,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科技创新的梯度推进、持续引领,构建科技金融融合发展的战略新局。


3、强化有效性   推动行业良性发展   管理新局


建立市场需求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机制,用资本市场的力量检验体现科技成果的价值,推动科技创新落地见效。结合实际建立行之有效的行业管理规范,管理决策的标准由“选马”变为“赛马”,让实践检验效率,让“千里马”脱颖而出。营造有利于行业发展的良好生态,在配套服务、标准制定、政策支持、营商环境等提供有力支撑。


4、强化融合性   促进创投集聚发展   集群新局


推动创投项目自我发展与行业集成发展相融合,倡导“放养”“圈养”相结合,实现创投既有满天星斗又有月亮高照,让个体项目和产业集群相辉映,让创投产业集群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综上所述,我的观点就是“以四变促求新,以四化造新态,以四性创新局


科创的春天已然来临

粤科愿与大家

聚势谋远 向新而生

共同拥抱创投发展新未来


官网文章底部统一二维码750X369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自由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