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委|创业投资动态424期

创投委公众号
2020-02-22
来源:商道创投网

微信图片_20200111195051.jpg


人物观点

北极光创投张朋:危机之下 如何看待企业的现金流


现金的使用效率尤为关键


疫情阴霾笼罩,身处行业之中的创业者,提前“嗅”到了危机意识。保住现金流是当务之急,在这其中,有哪些关键数据尤其值得创业者关注?北极光创投董事总经理张朋以企业服务行业为例,从收入的三个维度和现金使用效率,对初创公司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并且结合现阶段的疫情,给被投企业以下四点建议:


WeWork在2019年的上市折戟引发了风投行业对共享经济真伪的讨论。我印象最深的孙正义关于现金流的反思,他在反思WeWork的经验教训中提到:公司应该在实现盈利、现金流充足且可持续的情况下上市,评判公司价值的最佳方法是衡量公司在“稳定状态”下现金流的倍数,年营收增长30%的企业,估值往往是自由现金流的25倍左右。没有所谓的GMV、营收或用户数量的倍数一说,这些都很难证明是正确的,最终还是自由现金流的倍数,再无别的衡量标准。


回顾美国企业服务行业,成熟的企业服务公司显著特点是,能产生正向的经营性现金流或者自由现金流,这部分现金流基本占收入的10%-40%,这个数字和收入增长配合起来看,对成熟期公司很有判断价值。美国企业服务上市公司大部分是经营性亏损状态,但是你仔细去看,发现上市公司根据GAAP,股票激励成本都计入了经营性成本(激励谁就计入谁的费用,激励市场销售人员就计入销售费用),所以呈现出经营性亏损,如果去掉这部分成本,大部分都是盈利的。所以美国上市的企业服务公司是很健康的,并不是表面的亏损状态。


Zendesk在2013年7200万美元收入时实现经营性正向现金流,Zoom在2017年6200万美元收入时实现正向经营性现金流。Slack烧钱最猛,但是成长也最快,属于高投入的打法,2017年收入1.05亿美元,经营性现金流出8900万美元;2018年收入2.2亿美元,经营性现金流出3500万美元;2019年收入4亿美元,经营性现金流出4100万美元。可以看到Slack的现金使用效率是在不断提高的,也反应了公司产品被市场的认可度。


另外,再看经营性现金流的同时,要注意可比期间的递延收入,这个是预收全年的钱,但是会计期间不能确认收入的部分。公司加大销售力度是能够增加这部分的,所以递延收入产生的现金流占总经营现金流的比例在可比区间内要作对比。


总结下,评价一个成熟的企业服务公司(1亿美元以上的可确认收入的),要看:


1、收入成长速度;


2、对比收入,经营性现金流的变化;


3、递延收入占经营性现金流的比例。


对于企业服务公司来说,早期时候要求正向经营性现金流是不需要的,但是要关注现金的使用效率,花钱换回的收入成长速度和收入的质量,二者相比后者更加重要。从收入角度看,以年为单位的核心指标:1)合同金额(最宽松的,签下来不一定能够执行完);2)确认收入(不一定能收到钱);3)回款金额(落袋为安);4)经营性现金流出换回来收入的效率,几个会计区间看比例(效率增加还是降低)。


结合当下的疫情,现金流问题就显得格外的重要。这次疫情来的突然,很多企业服务公司受到比较大的影响。拜访客户基本停止,客户回款变慢,受到疫情影响的行业都要先解决自身业务,客户需求相应延后。CEO们在观望,都知道企业肯定会受影响,但不知道会是多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给被投企业如下建议:


1)先对已有的老客户进行回访,理解下本次疫情对自己客户所在的行业影响有多大,需要换位思考客户的状况,这对后面制定今年自身的战略很重要。


2)根据自身的产品特性,探索在线获客的方式。如果没有也没关系,很多企业服务是不适合线上销售的,但是CEO要考虑的是销售线索的来源,疫情只是影响线索的转化,对线索的获取还是有很多方法的。同时,销售团队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反思下之前的得失,培训、销售体系的梳理以及卖点的梳理,很多东西可以总结和完善。


3)产品的迭代更新是不受影响的。产品的迭代需要销售团发挥桥梁作用,连接客户需求和自身产品的迭代方向。销售难得不出门,产品团队要抓住这个机会多和销售团队泡在一起。


4)现金流的控制,这个也是最重要的。疫情的结束需要时间,客户行业的恢复需要时间,客户的预算也在调整,这些因素叠加起来对初创公司来说都是影响巨大的。在疫情对客户影响大小确定之前,或者说疫情对公司今年销售影响有清楚的判断之前,除非公司现金流非常充裕(24个月以上),否则我个人不建议激进的经营策略。


疫情的影响对初创公司是生死的考验,但是它改变不了中国产业数字化的进程。困难是短暂的,在特殊时期,希望创业者们理性决策,共渡难关。(来源:和讯网)


深创投刘纲:疫情后的投资逻辑 变与不变


疫情是一次大考。很多线下生意受到重创,比如春节档电影票房断崖式下跌;线上办公迎来利好,飞书、腾讯会议、钉钉等办公软件被广泛使用。


在海啸般的疫情和不断传播的恐惧、焦虑情绪中,创业面临的关键考验是什么?我认为有两个层面,一层是企业家自身,一层是创业组织。


对企业家来说,最大的考验是意志力、认知力、决断力和行动力。


意志力:企业家的意志力,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我们不可能不恐惧,但要战胜盲目的恐惧,要保持理性的恐惧。在人云亦云的疫情中间,坚定的意志力,可以避免自乱阵脚。


认知力:能不能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抽丝剥茧,洞察本质,看到趋势。


决断力:能不能勇于承担责任,迅速采取果断行动,在关键点上做出决策与选择。


行动力:能不能以高度的组织性、严格的纪律性,表现出超强的执行力,应对危机。


从组织层面来说,最大的考验是组织的系统能力。无论是公益组织还是企业组织,组织的响应规划、动员组织、生产作业、供应链、销售链、服务链的系统能力强,才能具备强大的系统能力,抵御重大危机。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疫情也是修炼创业者人性和组织系统能力的一次机会。


今天的分享将从三个方面展开:


第一,创业者和创业企业如何在疫情中自我修炼?


第二,疫情后的投资有哪些变与不变?


第三,疫情后如何与投资人沟通?


01 疫情下的五项创业修炼


首先我们来看企业家的修炼。我个人认为,对于创业者来说,有两种能力非常重要。


第一,抓住问题本质的能力,即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快速抽丝剥茧,了解全局,理出核心问题。


比如,疫情爆发之初,能不能快速把握到切断传染源这一关键,以最快的速度封城,以最大的力度隔离传染源,能不能围绕这一点对疫情做出前瞻性的判断,看到后续的发展和演变,预先做好应对准备。


第二,决断力。企业家能不能主动和果断地采取措施,采取措施后能不能执行到位,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比如锅圈,在疫情爆发时,在跟有关部门充分沟通的情况下,社区生鲜店持续营业,供应链备货充足。最后它的生意不仅没受影响,反而在增长。


从中我们也看到餐饮业的一个机会,线下就餐的模式是不是可以变成售卖后厨处理好的菜品?如何把握家庭厨房的机会?


《第五项修炼》提到了五种提高企业家以及企业自身能力的方法。


第一,系统思考。对疫情的判断,最重要的是认知能力,是系统思考能力。什么是系统思考?基于整体,既能够看到事件的关联性,又能看到它的渐变形态,以系统和动态的视角看问题。


自疫情爆发以来,我们一开始只看到一个点、一个区域的爆发,后来看到了它的全局性,看到了对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系统性影响。很多人发现,供应链是个“卡脖子”的环节,还比如信息的沟通系统不完善,在口罩、消毒水、双黄连抢购潮中,你还没反应过来,口罩就脱销了,是不是真没有还是有?


这反映出信息的断裂和分散。未来有没有可能沿着这个方向,找到解决断裂点的信息沟通系统呢?这是我们可以投资的方向。


第二,自我超越。受疫情影响的很多企业被迫转线上,有人说,我不会,这很难。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创业者必须要有一种超越自我局限性的能力。


锅圈杨明超能很好应对疫情,为什么你就不能呢?优秀企业家的经营管理能力来源于什么?除了来源于他的创业实践,还来源于他的持续学习和自我超越。如果你不能超越自己,别人就会超越你。


如何进行自我超越呢?


1.要建立起个人愿景和个人理想。理想越高远,动力就越强劲。


2.保持你的创造性张力,创新的活力和弹性。在疫情中,有的人躺在家不想动,但有的人在夜深人静、独自一人时,去跑步、阅读、思考,这就是活力。


3.要看清结构性的冲突,只有看清楚内心的矛盾结构,才知道朝哪个方向超越。看清楚自己的能力,长项和弱项,才知道怎么去超越。


4.要诚实地面对真相。企业家的决策风格分为四种:极大极大值、极小极小值、极大极小、极小极大。极大极大值和极小极小值是看最乐观或者最悲观,极大极小和极小极大则是两方面都看到,是更诚实地面对真相。


5.运用潜意识。比如清晨五点钟的时候突然醒来,潜意识会帮助我们把过去没有关联性的认知,瞬间连接起来,从而实现认知突破。


第三,心智模式。什么叫心智模式?它是根植于内心的一种思考和认知,是判断的倾向性,心智模式决定你的行为方式。它影响你对周围事物演变的认知,你是偏积极还是偏消极,你认为自己能搞定还是不能搞定,以及你采取很多行动的假设。


如果我们拥有过多消极的假设,或者过多的成见和不良印象,消极的思维定式会反映到决策上。这也是为什么在疫情中,有的人极度焦虑、消极应对,有的人则看到危机中的机会。


丘吉尔说:“不要浪费一场危机。”心智模式直接影响我们创新的动力程度和强度。如果我们不能调整自己的心智模式,消极的前提、假设、成见会让你无法突破自己,找到创新的方向。


第四,建立共同愿景。要有远大的理想,这是让人深受感召、深受鼓舞的力量,它能构成组织、企业和群体的精神支柱。共同愿景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间形成的共同远见,共同价值观,共同企业文化。共同愿景越强大,越能够抗击危机。


如果没有共同愿景,在应对挑战时,企业从基层员工到中层、高层就很难达成共识,也很难有活力、动力与组织同进退。


我们正好利用这段居家时间,从过去盲目和烦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可以通过远程会议、头脑风暴来密集沟通,思考一下企业的共同愿景。企业少则一起创业三年,多则一起创业十几年。之前是什么样,现在是什么样,十几年以后我们又会怎样?大家作为一个小群体,能不能为自己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敢不敢一起去付出?


第五,团体学习。个人认知的提升,不足以提升系统的能力。企业既要有个体的学习能力,也要有团体的学习能力。疫情中很多企业面临着数字化和在线化的挑战,如果不能够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学习能力,一定会面临人才瓶颈。你可能会说可以招人,但招的人能不能迅速融入,成本能不能控制得住,都是问题。


企业领导人和每一个团队成员,内心必须有一种理念,就是没有什么事情能难住我们,因为我们有强大的学习能力。


企业要做在线化的产品,创始人自己不懂,只依靠别人的话,这肯定会出问题。你可以找专业的人,但你还应该卷起袖子,和专业人员一起钻研,在钻研过程中,你是最重要的体验者,你是超级产品经理。当你把事情搞透了,专业人员才能够根据你洞察出的核心需求,创造出一个好产品。


创业最终是自己为自己负责,如果你不能够自己为自己负责,也不能期望别人为你负全部责任。你不承担100%的责任,没有100%的投入,别人怎么可能会为你投入呢?


最后小结一下,疫情是对创业者的大考,创业是创业者和企业的修炼之旅,企业家及企业进行修炼有五个方向:系统思考、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和团体学习。


02 疫情后投资的变与不变


疫情改变了很多,很多业务出现了拐点。传统生意面临冲击,产业互联网的进程加速了。中国正在大踏步跨入到在线化、数字化、智能化时代。与之相关的业务,比如在线电商、网红营销、连锁店在线化、餐饮产品化、家庭厨房、在线娱乐、在线教育、在线知识付费、在线办公、柔性生产、产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都有巨大机会。


具体有哪些改变?


第一、心态的改变。很多人从原来忙忙碌碌的心态中,突然意识到健康、家庭、亲人、朋友是最重要的。相关的需求,瞬间被引爆了——更健康的食品、更安全的环境;而不良的生活习惯,如过去城市中心的嘈杂的菜市场,都要从城市搬出去,会由窗明几净的连锁超市所替代。


疫情让大家突然发现岁月静好、生活非常重要,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相关的产业和行业,重要程度被提升起来。心态变化导致需求排序发生变化。


第二、医疗和大健康行业将持续走强,绿色无污染的行业会更受欢迎。


第三、抖音、直播、超级传播者等社群、自媒体商业成为常态。线上营销变成了企业必须做的一件事,无论是生产型企业,还是线下企业,能不能系统规划线上营销,发展线上流量,将会成为未来能不能抢占先机的一个要点。


第四、远程办公、在线办公、智能办公迎来利好。我们的工作将会变成一个系统,全面进入数字化、在线化。


第五、更为深刻的大趋势是疫情加速了中国全面进入在线化、数字化、智能化时代。黑马“战疫情”公益直播就是非常典型教育培训的在线化、数字化,全网直播在线人数最高达100万,在线化大幅度放大了影响力。


我们相信,经历过两次病毒疫情的洗礼,我们的国家治理能力、全社会以及机构、企业的治理、运营及创新能力必将迈上新的台阶,我们将会有机会构筑国家、社会、组织与企业的在线化、数字化与智能化生态体系,疫情防控、灾备、医疗服务、食品安全、媒体及舆情、政府治理体系、社会动员体系、商业系统等,都将会通过在线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变得更加完善、科学、先进,中国必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迎来新的未来!


不变的是什么呢?


第一,中国创业正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的特征和创业的红利没有变。


中国新旧动能转换与一带一路带来的产业升级与全球化机会还在,创业扶持政策还在,青年与高知创业者还在,投资人与资本市场还在。


第二,创业投资的根本逻辑没有变:关注选手与赛道及其结合模式。


选手:我们要投资有坚定的意志力、超强的认知力、优秀的行动力和鼓动力的创业团队;要投资有自我学习和自我修正能力的创业学习型组织。


赛道:要投资代表新需求、新消费人群、新科技手段、新生活模式、新生产模式的优秀赛道。


第三,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持续发展的趋势没有变。


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发展不会变,疫情结束后的新的上市与IPO行情不会变,资本市场的持续发展趋势不会变。


第四,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向专业化、纵深化、规模化、生态化发展的趋势没有变。


一段时间来,股权投资行业此消彼长、进进出出、大浪淘沙,但是投资的专注、深耕、生态发展特点以及与区域结合发展的态势不变,长期行情不会改变。


第五,大部分投资机构短期之内的融资难和投资趋紧的状态不会变。


03 疫情之后如何与投资人沟通


最后我们来谈谈疫情之后如何与投资人沟通。


我们先看看当下投资机构的情况:


第一,在目前的时间点,大部分机构处于一个停摆的状态。


第二,当下投资机构更加关注投后管理,无法现场办公,大家更多是通过案头工作、远程办公、视频会议、头脑风暴来交流、讨论和解决创业公司遇到的问题。


第三,投资机构正在研究疫情之后投资的特点、策略、节奏、阶段、风格和偏好。


作为一个创业者,此时应该如何和投资人沟通?


有这几个关键点:


1,坦率面对。如果获得融资的话,要坦率把自己的情况和困难跟投资人讲;


2,拿出应对行业格局演变、竞争对手的行动方案;


3,全员的动员和关键团队的动员,要有一些具体行动。


我们要把握机会和投资人进行沟通,提出我们应对的方法、未来长期的发展趋势。如果能获得投资,就继续引进投资。如果不能融资,就要勒紧裤腰带,先自我发展。


创业者和投资人建立什么样的关系也很重要。


企业家和投资人有这么几种关系:


第一,短期的投资人。有点像“露水夫妻”,如Pre-A投资,项目上市完投资人就退出了,这是一个阶段性的现象。


第二,阶段性的合伙人。大部分投资人都是你的阶段性合伙人。不管是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还是股权投资,都有一个特点,都会在某阶段进入,在上市后某个阶段退出。


第三,恩爱的夫妻。投资人对你的团队和产业有非常深度的理解与认可,在这种关系中,创业企业和投资者之间有很多协同与合作。


第四,灵魂伴侣。最高境界就是双方从一开始到最后都是持续的、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


不同的关系类型,投资的策略不同。一般而言,细分领域或者生态类别的投资人,更加容易和创业者和创业企业形成恩爱夫妻和灵魂伴侣的关系模式。


投资条款当中的不可抗力条款。


疫情也给大家一个启示,就是创业者与投资人签订的投资条款中,不可抗力条款和风险共担条款非常关键,这是应对危机非常重要的先手。我们看到,有很多小企业、小生意者租了商场和铺面,现在问题出现了,没有签订不可抗力条款,就可能要独自承担房租损失的全责。


疫情一定会结束,投资也会重新启动,最后谈谈怎么吸引投资人。


第一,企业创始人意志与能力的修炼。完善、提升和展示创始人自身的愿景与意志、激情与梦想、认知与决策、行动与激励等各项品质与能力,打通任督二脉,是吸引投资人的关键。


第二,抢占优质的赛道。发现趋势、引领趋势,抢占新需求、新消费人群、新科技手段、新生活模式、新生产模式的优秀赛道。


第三,根据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找准定位,发掘亮点,进行企业转型与模式升级。


第四,优化团队,组建顶尖团队,打造创业英雄。以理想、价值观、共同愿景吸引人,形成一个战斗力强的有机团队。


第五,打造学习型组织,构建系统能力,提高执行力。


第六,整合优势资源,优化发展模式,提高项目门槛。


第七,和投资者做朋友,进行深度的沟通,引进最顶尖的投资人,引进懂你的投资人。用自己的团队、意志、理念、模式、应对措施去打动投资人。


每一次危机后都潜伏着机会,每一次拐点都是一个新的机遇。不要浪费危机,马上行动起来,开展创业修炼!决定你最终高度的并不是现在,也不是你的起点,而是你在拐点的选择。


这次疫情,就像一场创业炼狱,打不死你的必将使你更强大!(来源:创业家)



熊猫资本李论:七问疫情对创业创新的影响


越是特殊时期越要理性思考。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蔓延,有越来越多的创业者与投资人开始思考它会对创业创新会产生哪些具体影响?这段时间也有一些业内人士在努力回答这个问题,但能让人眼前一亮的不多。此次,熊猫资本创始合伙人李论结合对市场的一手观察思考,给出了一些较为理性的回答,相信会对你有所启发。


作者/李论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发生,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我们由衷地祈祷此次疫情能尽快过去,大家都能平安!


毫无疑问,此次疫情对创业创新行业都造成了很大影响,我们也看到,很多消费型企业都没有充足的现金流,这些坏的影响已经发生了,大家也讨论很多了,所以我此次受邀撰文想更多聊一些积极影响。接下来我会从七个问题具体展开。


第一问:此次疫情是否会像Sars一样推动互联网行业的发展?


最近,我看到网上很多声音说,这次疫情会像当年Sars一样推动互联网创业和中国创新的改变。甚至有人类比,如果没有当年的Sars,就没有后来的京东、淘宝等,就不会有电商的大发展。


另外,我也看到有文章盘点此次疫情带来的十大变化,比如线上购物加速替代线下购物,新型医疗加速替代传统医疗等。


实际上,无论是2003年电商的发展,还是今天线上和线下持续融合的趋势,这些跟有没有突发疫情的到来都没有直接关系。比如,把最近说十大变化里的「武汉」、「肺炎」等字眼去掉,这些趋势和变化依然存在。


当年电商的发展,是因为当时互联网发展到一个节点,无论是技术本身,还是应用场景,物流、在线支付等各种条件的成熟,都催生了电商的大发展,这是创新带来的变革,Sars既没有加速,也没有减速。


同样,此次疫情也很难说在推动中国创业和创新变革中起到什么决定性作用。


第二问:这次疫情可能会给创业市场带来哪些影响?


我觉得主要有几个方面:


首先,推进整个社会更深层次地思考,比如在政府层面的管理合理性,宏观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对创业的宏观环境有一些积极利好。我非常愿意相信,这次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管理问题,会引起高层反思,最终会带来进一步改变。一旦宏观治理环境改善后,这对于创新型企业是历史性机遇。


其次,对国人的价值观会有一些触动和改变,可能会触发人们重新思考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比如怎么看待财富等等,这可能直接会给整个社会的消费能力和消费结构带来一些变化。


就拿买房来说,过去消费的GDP占比一直是落后于房地产和其他主流行业的。我们一直在预测,未来消费的GDP占比会提升。但这个提升过程是比较缓慢的。虽然国家一直在调控房地产行业,但只要中国人一直愿意去买房,把买房作为最重要的投资手段,那消费的GDP占比就一直是会缓慢爬坡。但如果老百姓发自内心的有一些价值观的变化,就会释放一些购买力出来。


最后,促进广大的创业者和投资人重新思考什么是正向良性的增长。我们也看到很多靠巨额融资经营,砸钱获客保证增长的公司,过往一遇到类似的重大疫情或者其他天灾人祸,在这些极端情况下都没办法持续保持增长。于此同时,融资环境又越发恶劣,那些比较激进的,通过砸钱扩张的公司此时会遇到更大困难。


2019年因为资本寒冬本身创业环境就不好,越来越多的公司已经回归理性,回归现金流管理与良性增长。此次疫情,我认为会进一步推动更多创业企业去思考良性增长。


第三问:疫情背后有哪些创业创新的机会?


首先,对于一些基于生活细节和习惯的创新模式会产生比较多的影响。


国人对于公共设施、卫生的要求没那么高,我们也能体会到日本在垃圾分类上做得特别好。


这次疫情会不会促使国人的生活习惯发生一些变化?比如洗手的频次提升,Sars之前已经教育过国人一次,这次疫情再次教育之后,人们的饮食习惯会不会有些改变?比如不吃不明野味活物,餐桌上实行分餐制等。文明程度和行为会不会有一些改变?比如在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自己咳嗽就主动带上口罩,尽量不传染他人。


如果这些习惯延续下去,同时伴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这里面会有新的创业机会。比如,围绕民众生活细节的变化,会有好的微创新机会,好的产品与服务机会。


其次,让国人重新认识中医药的作用,健康养生类公司会有新的生机。


我们也很看好基于中医药相关领域的创业机会。此次疫情中,武汉和上海等地在治疗确诊患者的过程中,以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方式治愈了部分患者。疫情也让很多人意识到提升免疫力,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养生等需要加强。可以预见,无论是过去被很多人曲解的中医药相关的行业,还是日常保健养生的相关创业,都能借此有新的生机。


最后,面向中小微企业金融领域的机会。


最近大家探讨较多的机会,比如在线办公等,我感觉它不是因为疫情带来的机会,在线办公会不会有大发展,来自于技术条件的成熟,毕竟疫情是一时的。同样,VR的机会也是来自于技术和产品的进步,也不是因为疫情。


但在疫情发生后,面向中小微企业的金融公司是真有机会的。这次疫情,冲击最大的是中小微企业。国家层面和各个省市自治区也陆续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主要针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扶持、税收优惠措施等。这些政策的落实中,那些用科技手段进行赋能的公司会成主要受益方。


第四问:这次疫情会不会促使线上和线下更加分化?


很多人认为,这次的疫情会促使线上和线下更加分化,越来越线上化,对此我持相反观点。之前我有个观点,2019年开始线上和线下的产品和服务正在构建新的平衡,会有越来越多的融合。


疫情期间,大家天天都在线上消遣和消费,这次疫情不会促使线上化,疫情过后反倒能发现线下服务的体验会更好。我相信等到可以出门了,因为大家憋得太久出门肯定要去线下消费,如此线下消费肯定反弹,反弹就意味着机会。人们也会感受到纯线上无法完全解决问题,线下体验与消费场景更好,不会是一边倒向线上了。


比如,我们的被投公司宠物家被政府定义为社区服务相关的行业,和便利店一样在疫情期间可以正常营业,当前,预约单量只增不减。所以,我认为只要你的业务真的是刚需,所受的影响不会特别大。


第五问:那些理应有机会但没有抓住机会的情形和原因是什么?


按说直播、社交、电商、到家服务等在疫情期间都应该有机会,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很多送上门的创业机会和红利,有些创业者也未必抓住了,毕竟所有的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我们从被投公司的经历也能看到,疫情来了特别考验团队的功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危机真是团队的试金石,团队的战斗力能不能快速调整,下一步的战略规划和管理现金流的能力等要能快速跟上来。


举个例子,疫情当下,一线城市的很多用户遇到买菜难的问题。这种情况可以理解,线下菜场没法去,那线上买菜平台应该会迎来爆发,而我从这段时间的观察来看,线上买菜平台一直是售罄的状态,而线下菜场、大超市的产品很充沛。很多新零售、生鲜公司等创新平台并没有抓住这次理应爆发的机会,最核心的原因是,他们的供应链没有传统企业的供应链那么扎实。


我的观察是,很多新的消费公司一向靠高昂的运营成本、补贴等来提供相对更好的服务,但没有扎实功力和供应链能力的话,长期来看会有非常大的挑战。


第六问:餐饮行业是不是此次疫情的重灾区?


因为疫情大家不能聚集性消费,所以餐饮业确实受到了影响。但如果说餐饮业因为疫情整个面临崩溃的局面,有些危言耸听。可能确实有些餐饮品牌会因为自身业务和外界因素出现大问题,但餐饮业作为最刚需的行业,难言会因此崩溃。


如果我们从各种企业的成本构成和因为疫情停业或不能正常开展工作实际损失来看,餐饮业不是损失最严重的,那些依照劳动法正常给员工缴纳五险一金的公司,尤其是小微企业的损失可能更大。


我们从用工制度的不同来看,餐饮业大多是弹性用工制,除了少数已经IPO或者准备IPO的餐饮公司会做合规缴纳员工的五险一金之外,大多数餐饮公司为员工缴纳的社保等等都没有那么多。


最近我们调研的一些餐饮企业,在疫情来临后,他们和一些员工商量类似「停薪留职」的解决方案,这些员工又无法如期返回大城市工作,所以在接受不工作不拿工资的方案时相对爽快。但小微企业的员工都是按照《劳动法》签的合同,疫情期间也不能随意裁员,公司的支出只增不减。


除去员工成本,餐饮企业最大的支出是房租。针对这块损失,比如万达、华润等地产公司也也出台了部分减免了餐饮企业的房租举措,受益的部分企业也有一部分止损。


还有一块损失是因春节期间年夜饭收入,以及为了春节餐饮所做的生鲜备货。年夜饭这块,除了管控比较严格的上海等一线城市,退订率比较高,其他地方年夜饭的履约率还好。生鲜库存这块,目前我们看到很多餐厅也陆续摆摊出库存,加之一线城市的用户也遭遇了买菜困难,正好也帮忙消化库存。另外,很多餐厅用外卖业务弥补堂食业务的损失,总体损失也在减少。


我们从自己被投公司的情况来看,快餐式餐饮因疫情受到的冲击没有体验式餐饮如海底捞等品牌大。一个原因是快餐更刚需,又是单人消费形态,所以疫情后应该可以在各种业态内最快恢复。另一个,因为关店的原因,快餐企业可以售卖自有品牌的半成品,顺应疫情期间的消费者需求,条件许可可以开店后可以马上接入外卖业务。


所以餐饮类企业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会是那些已经IPO,或者为IPO刚刚完成合规但尚未IPO,员工成本无法降低的企业。大量的没有上市规划的中小餐饮企业,受到疫情的冲击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大。


我预计,那些高标准化、工业化的连锁快餐企业,短期看疫情带来的风险可控,疫情结束后可以迅速恢复。另外,疫情后消费者对餐饮消费的安全要求会更高, 品牌连锁的快餐型消费机会会更大。


第七问:如何总结这次疫情给创业创新行业带来的改变?


最大的改变是创业者心态的改变,结合2019年的资本寒冬让投资人和创业者更加理解现金流的本质,理解什么是商业的本质,去骄去躁,重视商业模式的良性增长和真正的用户价值。


当然不仅对创业人士,此次疫情也会让普通民众会习惯互联网监督,可能会倒逼一些政治生态的优化。疫情也让全国上下认清现状,不要因为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就翘尾巴,我们仍需要继续埋头苦干。(来源:36氪)



投融动态

凌笛科技完成1亿元A+轮融资 服装行业线上协同需求剧增


2019年底,「凌笛科技」已完成1亿元A+轮融资,由高榕资本领投,老股东顺为资本、元璟资本、BV百度风投、银杏谷资本跟投,凌笛科技成立于2015年,主要为中小服装企业提供3D设计工具、协同工作系统和供应链交付等产品和服务。(来源:36氪)


智能费控SaaS服务商简约费控获数千万B轮融资


2月12日消息,智能费控SaaS服务商简约费控宣布完成数千万B轮融资,投资方为紫竹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旗下的紫竹小苗基金。此前,简约费控曾获得京东金融、Recruit、宽氪资本等知名机构和企业的投资。(来源:投资界)


为工业设备企业提供可测量的价值 蘑菇物联完成B轮融资


工业设备物联网服务商「蘑菇物联」近日获得B轮融资,由GGV纪源资本领投,老股东元禾原点和银杏谷资本跟投,公司此前投资方还包括科院创投、启赋资本、腾股创投,累计融资金额近亿元人民币。(来源:36氪)


润石科技完成数千万Pre-A轮融资 将加快拓展泛半导体领域标杆客户


泛半导体领域工业互联网技术开发商「润石科技」近日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嘉御基金领投。「润石科技」于2018年成立于江苏昆山,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产品技术研发,服务体系搭建以及细分行业标杆客户的拓展。(来源:36氪)


易久批获得D4轮专项融资 并战略合并B2B平台掌上快销


2月11日消息,近日,B2B 平台“易久批”宣布获得由美团龙珠资本、物流资产管理巨头 GLP(普洛斯)、老股东源码资本联合为本轮合并追加的 D4 轮专项融资。前不久曾获得来自华平投资的 D+ 轮融资。(来源:投资界)


全景医学影像完成B轮超6亿人民币股权融资 加快实现全国连锁布局


2月10日消息,中国最大的独立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企业,上海全景医学影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日前顺利完成B轮超6亿人民币股权融资,中法凯辉基金、源星资本和易凯未来产业基金联合领投,泰达集团、苏民投君信资本、以及老股东海达创投等知名机构跟投。这是目前该行业内最大的一笔投资。(来源:投资界)


“玳鸽区块链”完成千万元级战略融资 中装建设领投


2月8日消息,产业金融区块链服务商“玳鸽区块链”近日完成千万元级战略融资,由上市公司中装建设领投。玳鸽成立于2018年,2020 年玳鸽区块链将在医疗行业推出区块链解决方案,目前已与某医疗企业龙头达成合作。(来源:投资界)


智能洗车企业“易自助”获数亿元新一轮融资


2月7日消息,智能洗车企业南京易自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获得数亿元融资,太盟投资集团投资。本次融资标志着智能洗车赛道2020年的第一笔巨型资本正式入场。易自助成立于2017年,旨在创立中国互联网+洗车共享的新型汽车清洗模式。(来源:投资界)


在线少儿编程公司VIPCODE获战略投资 并宣布云课计划


2月6日消息,在线少儿编程教育公司VIPCODE宣布获得A股上市公司盛通股份的战略投资。VIPCODE成立至今已获得过多轮融资,过往的机构投资人包括:创新工场、真格基金、软银中国资本、蓝湖资本等。(来源:36氪)


近亿元!加华资本独家投资湖南文和友集团


2月6日,加华资本宣布旗下基金以近亿元人民币独家投资湖南文和友文化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湖南文和友集团致力于在地美食文化挖掘与推广,结合潮流文化,打造独特的体验场景,形成美食+文化的文和友模式,有餐饮界迪士尼之称。(来源:投资界)


ABUIABACGAAgtLjX8AUowuPI6QEwsAQ41wQ.jpg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自由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