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牛|瀚为科技 · 连续获得天使轮、天使+轮融资

吕雅宁 · 36氪
2022-09-21
来源:商道创投网·创投门户平台

v2_4972bbf60b54467d94fa796e68520c00_img_jpeg.jpg


商道创投网2022年9月21日从官方获悉:瀚为科技」于近日连续完成两轮千万级融资,天使轮由真格基金领投,零以创投跟投,天使+轮由石溪懿德投资,远识资本担任长期独家财务顾问。下一步,公司将着眼于水系锌电产线拓展及示范项目快速落地,实现产品规模化稳定输出。

随着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发电及用电的大规模接入,储能技术作为一种灵活调节电源,将在实现电力系统调峰调频、平滑用户需求和提升能源利用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储能市场已迎来巨大发展空间,其中以锂电池为主。截止到2021年底,锂电池在已投运新型储能中占比达到近90%。

不过受电解质和电极材料影响,锂电池也存在热稳定性较低等风险,其安全性问题近年来备受关注。根据业内不完全统计,近10年间全球发生的储能电站起火爆炸事故数量已超过30起。

今年6月29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了关于征求《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2022年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其中在防止电化学储能电站火灾事故的要求中提到:中大型电化学储能电站不得选用三元锂电池、钠硫电池,不宜选用梯次利用动力电池;选用梯次利用动力电池时,应进行一致性筛选并结合溯源数据进行安全评估。从此次国家新规来看,未来电化学储能电站已经将安全性作为最基本的要求。

此外,全球锂资源短缺、锂价持续上涨等因素也成为制约锂电池发展的核心难题。近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均价再度突破50万元/吨,中下游企业成本不断提升,这也进一步倒逼行业加快新兴动力电池技术研发,从而减少对有限锂资源的过度依赖。8月25日工信部公开征求对《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在其他新型储能技术及产品中鼓励开发规模储能用水系新电池。

瀚为科技作为一家水系电池研发生产商,旨在研发低成本、高功率、绝对安全的新型水系储能电池,为工商业领域提供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性能更强的固定式储能解决方案。

图片来自瀚为科技

据了解,瀚为科技使用高密度、高比能锌金属阳极,其电池电芯能量密度可达到200-300Wh/L,最大化体积能量密度能够更适配于快充、电网功率补偿等应用;负极材料采用全球最高性能的锌阳极涂覆技术,除此之外团队开创性采用微液流电池构型,彻底解决锌枝晶、析氢等影响,大幅延长器件寿命,无需隔膜、大储罐,成本更低,使用场景更广泛,尤其适用于固定式储能领域。对于原材料成本,依托我国锌矿储量的领先优势,水系锌离子电池电芯成本可控制在350-400元/kWh,原材料成本较锂电可降低约50%,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保障了我国能源安全。

在电池电解质方面,由于采用了安全系数极高的水系电解液,瀚为科技CEO刘奕杨向36碳表示:“水系电解液的本征不可燃属性,能够大大降低电池燃烧、爆炸等事故风险。同时,水系电解液具备极高的环保无污染属性,无需额外的溶剂回收环节,更契合当下政府、企业客户对产品环保性能的高要求。“

当前,瀚为科技已具备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完整科研生产能力,完成水系锌电产线建设。团队开拓性采用部分锂电设备+铅酸设备改型,破除锂电为代表的电芯行业的规模化效应制约,可达成体系化降本增效。产线无需建设溶剂回收系统,环保设备投入也相应降低。总体来看,相比传统锂电池产线,瀚为科技在产线层面将降低固定成本约38%,降低运营成本约41%。

目前,公司中试产线已全部就位,全套半自动化设备搭建完成。图片来自瀚为科技

据悉,目前公司的一期产线预计达到年均30-60 MWh产能,二期产线正在建设中,建成后的产线产能合计达到约年均80-150 MWh。

在市场应用中,瀚为科技着眼于工商业储能三大细分市场,即光伏配套储能、企业峰谷套利和新能源车充换电场景。相对于锂电储能方案,瀚为科技提供的水系锌离子电池储能方案凭借其成本优势,可将缩短企业的回本周期至两年半~三年左右,每年可为企业节省约1/4-1/3的电费。

当前,瀚为科技在各应用场景下的示范项目正在快速启动,光伏配储与工商业峰谷套利已拥有MW级储能示范项目订单意向,年内将完成首批交付;在电动车充换电这一场景,已与某头部新能源电动车品牌达成意向合作,将落地MW级充换电站示范项目,充分发挥水系锌电解决方案等能量、等功率占地面积更小,高充电倍率适用于快充场景的特点。

团队方面,瀚为科技核心团队来自伦敦大学学院等海外名校博士,依托海外顶尖院校为实验室平台,攻克水系锌电领域技术难题,团队其中一篇Joule为全水系锌电领域唯一一篇影响因子40以上的顶刊封面文章;同时在国内以科研单位人才为工程应用及成果转化枢纽,建设先进制造产线,并快速落地。

官网文章底部统一二维码_2019.08.jpg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自由容器